• 搜索
  • 百度
  • google
  • 站内搜索

术语标准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

  • 更新日期:2022-03-04
  • 查看次数:2672

详细介绍

网站介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以下简称“标准馆”)成立于 1963 年,馆藏历史始于1931年,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标准文献和标准化图书情报馆藏、研究和服务机构,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理事单位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九家成员单位之一,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基础支撑机构和服务社会的窗口单位,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标准联通‘一带一路’支撑机构”。标准馆集标准知识管理与服务机构、标准文献馆、标准档案馆、标准博物馆于一体,为社会各界提供标准文献查询、阅览、咨询、研究、培训、专题服务及科普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标准馆起源于1931年旧中国实业部内成立的工业标准委员会,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国家技术委员会标准局标准资料室。1961年,并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文献馆,同年更名为标准资料研究室。1963年,标准资料研究室改建为标准资料馆,成为全国性标准文献收藏、研究与服务的综合机构。1982年,标准馆划入国家标准局的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1987年,中国标准情报研究中心组建。1990年,成立中国技术监督情报研究所。1999年,成立中国标准研究中心。2005年更名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并沿用至今。在不同历史时期,从起步到成长壮大,标准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过80余年的发展,目前,标准馆已形成覆盖国际、国外主要国家、国内各类标准的文献资源库和信息库,藏有6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450多个专业学(协)会的成套标准以及全部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馆藏标准文献资源达160余万件,数据总量现已超过199万条。近几年,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标准馆又重点补充了新兴领域、重点产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文献资源,新增了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沙特、埃及等国家标准。同时,标准馆还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一期)”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二期)”在内的4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及课题。

一直以来,标准馆以构建“国家标准化创新高端智库、国家标准大数据中心、国家标准知识服务中心”(一智库二中心)为目标,以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理念,以构建“国际领先的标准文献资源库、信息库”为方向,确保国家战略性科技资源的权威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不断提高标准资源共享利用程度,积极探索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下标准文献资源建设与知识服务的新模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致力于建立现代化国家标准馆。以图书馆学理论为指导,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在标准指标揭示、起草单位大数据分析等成功试点的带动下,实现“文本-数据-信息-知识”的服务路线,形成“理论、方法、工具、报告”的科研成果,有效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为政府部门提供权威、高效、智慧的决策支持,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专业性、全方位、高质量、深层次、多样化的标准信息与知识服务,致力于实现“标准无处不在、标准随手可得、标准无障碍使用”的新格局。


重点业务

标准信息公益服务:标准文献检索服务、标准文献阅览服务、标准信息咨询服务、标准信息跟踪服务、标准信息推送服务、标准信息培训服务、标准科普宣传服务。

标准知识管理与服务:标准知识库构建、标准信息系统构建、标准专题数据库研究、标准内容揭示和指标比对研究、标准大数据分析研究、标准知识服务研究、标准体系研究。

国际标准化研究与支撑:标准联通“一带一路”研究、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非洲标准化研究。


技术平台

1)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建的首批通过科技部认定的23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领导下,平台以构建数字时代标准文献资源战略保障服务体系为宗旨,按照“统一标准、分布加工、集中发布、联合服务”的机制,积极探索标准信息资源的利用模式和开放共享机制,有效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标准文献信息资源,促进了标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标准平台实施,标准信息资源总量成倍扩展,服务手段展现出质的飞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获取标准信息难与标准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凸显出“标准文献平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活动、重大工程项目、企业生产、对外贸易、质量安全、产业转型升级、应急突发事件、“一带一路”建设等的重要支撑作用,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服务地方经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平台门户网站注册用户近30万人,网站访问量每年200余万人次,用户数量20余万家。

(2)“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

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加强标准化交流与合作为宗旨,以满足快捷无障碍了解和使用标准需求为目的,首次对“一带一路”国家有关标准信息进行分类和翻译,全面展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108个共建国家的标准化概况,针对35个国家及ISO、IEC、ITU等5个国际组织的标准题录信息进行数据集成,并提供精准检索服务,使标准信息有序可达,且努力实现优质的用户体验。信息平台还应用可视化手段,分析“一带一路”各国标准的特点和数量情况,包括标准热词、标准领域分布、标准发布趋势等;同时设有国内外标准化动态栏目,及时跟踪各国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动态要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标准化信息支撑。可以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就是一座虚拟而有序的国际数字标准馆,为“一带一路”国家间架起了标准互联互通的桥梁。


国际合作与交流

标准馆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一期和二期,紧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开展中国标准境外适用性研究,以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为目标,研究标准体系的差异性比较通用技术、中外标准指标比对验证技术、我国标准文本语言转化技术,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近年来,标准馆先后组织项目参与单位前往柬埔寨、老挝、塔吉克斯坦等国家,推动我国农业、油气管道等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优势技术在境外国家的引用、转化或应用,在海外建立标准示范区,促进我国项目、产品、服务与“中国标准”一起,以更高水平的质量、更高科技的智慧、更加完备的体系走出国门。


科研成果

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及课题40余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4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论著20余部,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得省级科技奖6项。

标准馆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中国标准走出去适用性技术研究”一期和二期项目取得了多项务实成果:航空装备标准走出去、铁路标准走出去、跨境物流服务标准走进中亚11国、建立我国首个标准化专业双语语料库和智能翻译云平台、标准内容指标“一站式”检索比对服务系统、建立东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